查看原文
其他

湘西这项工作,光明日报整版报道!

湘西头条 2023-11-06


  9月20日,《光明日报》第5版整版刊发了湘西州推动形成体教协调发展、协同育人发展模式的文章。具体报道如下:


《光明日报》(电子版)2023年9月20日第5版截图


报道原文:


圆更多乡村伢子的体育梦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推进建设

体育教育协调发展、协同育人体系


光明日报记者 赵嘉伟 龙军 禹爱华 通讯员 贾可


  8月11日,在2023年攀岩世界锦标赛速度决赛中,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手龙金宝以5.03秒的成绩夺得银牌,成功拿到第一批2024年巴黎奥运会参赛“入场券”。这位2000年出生的湘西伢子曾在凤凰武校被国家攀岩队看中,从此,与攀岩结下不解之缘。


  攀岩被称为“峭壁上的芭蕾”,是湘西州近年来兴起的优势体育项目,短短几年就培养出一批攀岩运动健儿。湘西州培养输送的龙金宝、张亮等运动员在全国及国际赛事上多次夺冠。


  作为曾经的“老少边穷”地区,湘西州人口仅占湖南全省的4.3%,体育综合实力却居全国前列。这些年,湘西州培养输送的运动员累计获得奥运金牌4枚、国际比赛金牌69枚、全国比赛金牌163枚,破(超)多项世界、全国纪录,且实现了全运会金牌县市全覆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发展教育体育事业,湘西州探索走出“机构一体化、体校集中办、师资三互派、赛事成体系”的体教融合“湘西路径”,推动形成体教协调发展、协同育人的发展模式。



1

激活体育育人“生命力”


8月底,在湘西州溶江小学游泳馆内,安静的池水在夕阳下波光粼粼。一声哨响,数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眨眼间扎入水中。浪花追着浪花,他们挥臂前进,在水中灵巧地上下翻滚。


“快要开学了,我要趁着这个机会把游泳学好!”溶江小学五年级学生瞿楚儿已经熟悉掌握了蛙泳、自由泳等多种泳姿,成为名副其实的“浪里白条”。


在湘西,像瞿楚儿一样暑期选择在“蓝色跑道”中进行游泳训练的孩子不在少数。“我们暑期开展了游泳青训,也开展了基础教学班,学员年龄最小5岁,超95%的暑期班学员都能顺利通过毕业测试。家长对孩子的游泳成果也非常认可。”在溶江小学开展游泳教学的三鲨游泳俱乐部教练张磊说。


溶江小学作为湘西高新区投资建设的新学校,体教融合的基础设施功能完善。这里既有高标准的足球场,又建有恒温游泳馆、室内篮球馆。但是,由于缺少专门的师资教练队伍、附属设施尚未完备,游泳馆曾一度处于闲置状态。“馆内都快结蜘蛛网啰!看着这么好的设施用不上,心里直着急。”溶江小学校长戴春权回忆道。


2021年,学校寻找相关企业商谈游泳馆合作事项。最终,与三鲨游泳俱乐部成功牵手,开启“校俱”合作办游泳馆新模式。此后,多所学校借鉴溶江小学游泳馆“校俱”合作模式,不断深化合作协同推进体教融合。


砂子坳小学与湘西州民族体育学校只有一墙之隔,随着体教融合的不断推进,两所学校打开了院墙上那道长期关闭的铁门,学生们进进出出如一家人,合作办学更加紧密。州民族体育学校为砂子坳小学提供所需的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并为学校大课间、体育社团、相关赛事提供技术支持。砂子坳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帮助州民族体育学校提高文化教学水平,推进体教融合,助力“双减”落地。


“我们学校位于城区中心,场地、项目资源都有限,通过加强与州体校的衔接沟通,让州体校的师资、场地、项目等资源‘为我所用’,有效弥补了学校的软硬件短板。”砂子坳小学校长宋建华说,学校组建了200多个社团,这些社团会定期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特长项目。


如今,湘西州全面整合州域内的校园体育场馆和社会体育场馆,统一调配,资源共享,赛事共办,实现了学校体育火起来的融合效果。



2

推动各类体育项目进校园


“叮……”下课铃一响,花垣县第三中学的学生吴文武就兴奋地招呼同村伙伴们向操场奔去。这几个来自花垣县边城镇南太村的少年,都爱好舞龙,所在的舞龙队名为“南太龙”。


学校舞龙队教练、体育教师姜悖龙瞧着他们奔跑的模样,打趣道:“吴文武现在阳光向上,当初刚进校时,可不是这个样子嘞!是舞龙改变了这个曾经性情乖张的孩子。”


舞龙文化,在边城镇已有上百年历史。作为本地人,姜悖龙十七八岁就开始接触舞龙,进入花垣三中工作后,他开始在体育课上选拔舞龙队员。短短几年,学校已有11支舞龙队,150名队员。


“进入学校工作后,我就希望组建一支学生舞龙队,让非遗文化代代相传。传统体育项目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还有文化的熏陶。”姜悖龙说。


古丈县默戎镇的学校主推苗鼓,断龙山镇的中小学组织学生学习摆手舞,龙山县城区的学校引进武术操……近些年,湘西州教体局充分利用当地民间体育文化,将苗鼓、秋千、民族摔跤等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引入校园,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在校学生的喜爱。


除了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在湘西“落地生根”,攀岩、跆拳道、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也在湘西的各个学校“火出圈”。


湘西州吉首市攀岩队的小队员在比赛。受访者供图


每逢周末,吉首市民族中学的攀岩训练教室里,“全副武装”的学生如同“蜘蛛侠”在垂直墙面上攀爬。“攀岩给了我不一样的运动体验,站在高处回望地面,浑身充满了自信。”2022级体育班学生任超希望自己可以通过攀岩这项运动,参加全国体育高考单招考试,考上大学。


2020年,吉首市民族中学把攀岩项目引进校园,成为湘西州最早开展攀岩运动的学校。“湘西州属于山区,本地孩子从小就有爬山的习惯,非常适合开展攀岩运动。”吉首市民族中学校长刘珺介绍,学校在每天早晚课余时间开展攀岩训练,每日训练时间不少于三小时,学校培养的杨慧贤、石欣悦等运动员在全国全省比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目前,湘西州已经创建100所中小学体育运动项目基地校,推进高脚马、蹴球等多种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形成了“一县一重点”“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体育项目格局,体育锻炼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近年来,湘西州中小学生体质逐年好转,合格率达98%,肥胖率下降8%,近视率下降0.89%。



3

体教融合培养更多体育人才


从培养出我国第一个女子举重奥运会冠军,到拿到中国首张巴黎奥运会比赛参赛资格券,湘西州培养和输送的体育健儿先后斩获了4枚奥运金牌,并两次打破世界和奥运纪录,涌现出杨霞、龙清泉、向艳梅3名奥运冠军获得者。


“以前吉首市体校只能在当地一两所学校开展定向选拔,现在可以在吉首市所有小、初、高学校进行专业选拔,有效拓展了专业运动员的选拔范围。”对于从事了17年体育竞技培训的教练李向阳而言,挖掘培养人才,有效输送人才,打通内部循环,是湘西州培养出这么多世界冠军的秘诀。


2015年,湘西州教育局、州体育局合并为州教育和体育局,州、县两级教育和体育实现了合并,做到了体育教育管理合二为一。不久,这种融合发展的效果开始显现。


“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哪条道路适合自己发展,多亏有教练员和老师们为我设计运动计划和学习方案,才有了我今天的成绩。”来自保靖县的学生李鑫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2018年,李鑫获当地中小学运动会100米跨栏农村中学组第一名,展现出优秀的田径素质和潜力。


  湘西州保靖民族中学的学生在竞技场上。王兴摄/光明图片


考虑到在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体育硬件条件下,李鑫无法获得充分的体育训练和指导,湘西州教体局便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安排李鑫到保靖民族中学学习,从而获得更加专业、科学、全面的体育训练和指导。经过几年的培养,李鑫不仅参加了更高水平的比赛,还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渠道考入了名牌大学。


“业余体校和普通学校之间打通招生渠道,让人才选拔通道更加顺畅,招生制度更加灵活,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结合更加紧密。”湘西州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田勇说,随着教育和体育机构的合并,州、县、校的三级衔接机制逐渐完善,以前业余体校招生难、入学难、输送难等难题迎刃而解,体育后备人才的专业成长实现量质齐升,办学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


“招生问题解决了,还要解决全面培养人才的问题。”在湘西州体校校长向竹青看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培养体校学生的短板。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湘西州体校采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学校、单项基地教师教练“三互派”方式,让普通学校文化课教师给体校学生“加餐”,常态化开展共享式教研,音乐、美术、心理健康等课程也不落下,补齐了体校文化教学短板。


如今,靠着体教融合的发展,许多乡村伢子圆了自己的“体育梦”。6年来,湘西州向外输送高水平运动员近200名,许多湘西的孩子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竞技体育强起来,体育水平高起来,湘西州体教融合发展路径正释放出资源共用、优势互补、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叠加效应。


数说


湘西州培养输送3名奥运冠军及一批世界冠军,获得奥运金牌4枚、国际赛事金牌69枚、全国赛事金牌163枚。


湘西州2022年举办体育赛事活动1300余场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近200名。


湘西州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8%,肥胖率下降8%,近视率下降0.89%。


数据来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



  记者手记  


用体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体魄


光明日报记者 赵嘉伟 禹爱华 龙军


体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在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当体育和教育有机融合,学生才能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体魄。


  湘西州保靖县,孩子们正在进行校园足球比赛。王伟摄/光明图片


走进湘西州很多学校的体育场馆,我们都能看到十二三岁的少年们挥洒汗水、满脸笑容的模样,听到他们开朗活泼的笑声。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秋千、跆拳道、攀岩等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他们“可退可进”,可以随时进入体校走选拔道路脱颖而出,也可转入州内的普通学校就读。无论学生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文化课都不会被落下。


17岁的湘西少年李勇志曾经瘦削、力小,但他从小喜欢电影里的功夫明星,酷爱拳击运动。2020年,得知湘西州体校设有拳击班,父母便鼓励他去拜师学艺。李勇志身手灵活,能吃苦,教练发现他是打拳击的好苗子。每次实战,他都能坚持很久;一场训练下来,汗如雨下,常常被打得鼻青脸肿,但他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短短两年,他就获得了湖南省运动会的拳击冠军,比赛结束,他激动地告诉妈妈:“我夺冠了!”


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湘西保靖籍小将石康君以46.65秒的成绩夺得田径比赛4×100米混合接力团体金牌。一个失去右臂、左手重伤的苗家男孩,两年间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在全国赛场上大放光彩。他告诉记者,自己意外失去右臂时,从学校领导到老师家长,没有人放弃自己,这让自己重拾训练的动力。


用体育与教育的融合架起桥梁,让更多山村少年走出大山,这样的例子在湘西还有很多。体教融合育人正是要求普通学校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教育,专业体校在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不落下文化教育,实现学生培养过程中体育和文化的内在融合,这正是体教融合的应有之义。


在湘西,学校体校共抓共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广泛深刻的体教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重教轻体”“教体分离”的社会观念已经转变,体教协调发展、协同育人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效是显著的,记者欣喜地看到,当作业量不再挤压运动量,学校里的“小胖墩”“小眼镜”就越来越少,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就越来越好。


小到一门特色体育课程的开设,大到整个教体机构的整合,体教融合的每一步探索都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加了一道保障。当这里的学生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成为栋梁,当这里培养的健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赛场上的骄傲,他们不会忘记,是体育赋予了他们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是教育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让他们以顽强拼搏的姿态面对人生。



  一线讲述  


课堂火起来、氛围浓起来、苗子多起来

讲述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第一小学校长 梁茜


光明日报记者 禹爱华 赵嘉伟 龙军


有了激情,实现梦想的动力便更足。


激情从何而来?在我们的校园里,体育运动成了激发学生激情的“源头活水”。


吉首市第一小学创办于1911年,是吉首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我校永不动摇的办学原则。坚持“五育”并举,是我校永不偏离的教育航向。我们着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是希望体育补足孩子们的“精神之钙”。


我们将学校的优势项目攀岩确定为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实施多元化项目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掌握运动技能,通过“勤练”巩固运动技能,通过“竞赛”培植体育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组建了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多个运动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选择,努力实现体育课堂火起来、体育氛围浓起来、体育苗子多起来。


体育运动可以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引导一些拥有潜质的学生进入学校体训队,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专属的训练计划。学生达到目标后,学校将颁发荣誉证书进行鼓励。


曾经,有两位特别的学生。男生成绩不好,沉迷网络游戏,不愿与人交流;女生成绩较好,但脾气急躁,性格偏执,常常与同学发生矛盾。教练员根据两位学生的身体情况和性格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计划,男生训练短跑,女生训练攀岩。教练员关心他们的训练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经常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两位学生不断地在训练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一次次挑战中找寻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一次次自我突破中收获成就感。慢慢地,他们不再焦虑,不再愤怒,而是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更专注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在体训中塑造自己坚韧的品格。最终,这两位学生完成了“逆袭”,男生成功地在湘西州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斩获短跑项目三枚金牌,并被选入湘西州体校;女生成功进入湖南省攀岩青年训练队,并在2023年湖南省青少年攀岩锦标赛U13的组别中斩获金牌。


学校蝉联三届吉首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甲组第一名,在跳高项目上打破了湘西州小学纪录;蝉联近十年吉首市游泳运动会第一名,代表吉首市游泳队参加湘西州全运会斩获二十二枚金牌;1名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9名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20名运动员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并为吉首市训练队、湘西州训练队、湖南省训练队输送了大量体育人才。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将继续坚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坚持体教融合的教学工作思路,持续优化课程设置,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不懈努力。


点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报道原文


来源|光明日报

一审|刘娜

二审|黄谆

三审|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光明日报》重磅推介湘西这个典型经验

■ 这个教师节,湘西很特别!

■ 人民教师 无上光荣

■ 危急时刻,湘西5名教师秒变“消防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